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不要人身攻击

(重定向自Wikipedia:不要人身攻擊)
Disambig gray.svg  此页面介紹的是防止向其他用戶進行人身攻擊。关于在生者条目加入人身攻击内容,请见「Wikipedia:生者傳記」。
本頁是中文維基百科的方針,經社群商議並採納。
使用者通常應該遵守此方針。
任何對此方針的編輯都必須反映社群共識,否則請先於討論頁或互助客棧發起討論。
快捷方式
  • WP:PA
  • WP:NPA
  • WP:攻击
本頁簡而言之:要針對文章內容發表意見,而非針對文章貢獻者(這是「對事不對人」的原則)。
方針與指引(列表)
原则
  • 五大支柱
  • 忽略所有规则
  • 核心内容方针
內容
  • 生者傳記
  • 使用文件
  • 中立观点
    • 常见问题
    • 避免地域中心
  • 可供查證
  • 非原创
  • 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 不是词典
  • 命名常规
行为
  • 文明
  • 共識
  • 不要人身攻击
  • 编辑战
  • 编辑守则
  • 保護方針
  • 假冒签名
  • 騷擾
  • 有償編輯
  • 破坏
列表
  • 方針
  • 指引
  • 格式手册
用户方針
  • 用户名
  • 机器人
  • 管理员
  • 管理战
  • 管理员的离任
  • 权限申请
  • 解除權限方針
  • 新页面巡查
  • 回退功能
  • 用户查核方针
  • 封禁方针
  • 編輯禁制方針
  • 傀儡
  • 监督
  • IP封禁例外
  • 人事任免投票資格
  • 基金會行動
  • 志愿者回复团队
  • 机器用户
  • 行政员
  • 模板編輯員
參見
  • 維基百科著作權
  • 查
  • 论
  • 编

不要在维基百科的任何地方进行人身攻击。 对条目的内容发表意见,而不是对条目的编辑者;換句話說,請對事不對人。人身攻击会破坏这个社群,并且威慑其他用户。没人喜欢被辱骂。

目录

  • 1 後果
  • 2 有分歧的时候
  • 3 要讲道理
  • 4 例子
  • 5 如何避免人身攻击
  • 6 移除人身攻击内容
  • 7 “落井下石”是錯誤的
  • 8 社群的精神
  • 9 參見
  • 10 註解
  • 11 外部連結

後果

很多维基人都会删除可以看到的人身攻击内容,尽管这不是一项维基百科的政策,但是确实是处理人身攻击非常恰当的方法。如果某个用户多次对其他人进行攻击,那么就会被封禁。特別是具辱罵性的編輯動作。

有分歧的时候

请记住,对于每个在互联网上的人来说,在讨论页中争吵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所有不理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反映,而且也会让非维基百科用户当成维基百科的反映。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争论的时候要保持冷静。

要讲道理

不同的编辑者可能并不同意一个条目的观点。处于反对阵营的用户想要发表他们的观点很合理。将这些观点综合到一篇文章中就可以为大家建立一篇更中立的觀點(NPOV)的文章。因为我们都是维基百科人,所以请不要忘了接受这一点:我们都是同一个社群的成员。

例子

典型的人身攻击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 对其他人的不尊重、辱骂。
  • 对他人的恶意否定,比如“你这人一文不值。”
  • 对政治立场、政党、宗教信仰、社会环境、或雇主等进行侮辱,如“你用残体中文”、“你用煩體中文”或“你是中国共残党员”。实施侮辱者会被封,封禁时应注明理由。
  • 性别、性倾向、种族、疾病、宗教和绰号性质的歧视。
  • 对用户进行法律威胁。
  • 对别人进行恐吓,尤其是死亡威胁。
  • 关于政治身份的攻击,比如把某人称作一名蒋匪或共匪。
  • 威脅甚或付諸行動以蓄意致使其他維基編者受到政府、其僱主或任何其他人作出政治、宗教或其他迫害。如有違此規,一經發現,可能即時受到管理員封禁一段長時間。[a]

如何避免人身攻击

您可以嘗試:

  • 讨论条目内容,而不是别人的观点。这不是说你同意某人的意见,通俗來说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从不草率地否决别人的观点。
  • 如果要论战或給予負面訊息的时候,尽量使用電郵(例:Special:电邮联系/用戶名),而不是对话页。
  • 參閱爭論的解決。

移除人身攻击内容

关于何时、何种人身攻击应该被删除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目前未有正式的方针。一般来说,你应该只删除非常明显的人身攻击,尤其是争议言论与你有关的情况下。

“落井下石”是錯誤的

注:一些維基用戶或會因過往一些愚笨或粗野的行為而變得不受歡迎。這類用戶或已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但是認為「不妨對這類用戶人身攻擊」的“落井下石”行為仍是錯誤的。

社群的精神

如果你把自己当作维基百科的一份子,请牢记我们的社群是大家建立和维护的,所有人身攻击的行为都是和社群精神相违背的。

參見

  • Wikipedia:五大支柱
  • Wikipedia:方針與指引
  • Wikipedia:封禁方针
  • Wikipedia:回退不过三原则
  •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
  • Wikipedia:騷擾
  • Wikipedia:文明
  • Wikipedia:不要伤害新手
  • Wikipedia: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
  • Wikipedia:礼仪
  • Wikipedia:假定善意
  • Wikipedia:CANDOR(英语:Wikipedia:Candor)
  • Wikipedia:避免個人評論(英语:Wikipedia:Avoid personal remarks)
  • Wikipedia:不要訴諸法律威脅
  • Wikipedia:不要侮辱破壞者
  • Wikipedia:能力亦為必須
  • Wikipedia:關於隱私、保密和自由裁量權(英语:Wikipedia:On privacy, confidentiality and discretion)
  • Wikipedia:攻击性页面
  • Wikipedia:誹謗
  • Wikipedia:中傷(英语:Wikipedia:Casting aspersions)
  • Wikipedia:争论的解决
  • Wikipedia:在任何时候保持冷静
  • Wikipedia:維基霸凌
  • Wikipedia:維基壓力
  • Wikipedia:维基友爱
  • {{Uw-npa1}}
  • {{Uw-npa2}}
  • {{Uw-npa3}}
  • {{Uw-npa4}}
  • {{Uw-npa4im}}
  • Wikipedia:简要规则集
  • 謬誤
  • 禮儀
  • 訴諸人身
  • 網路禮儀

註解

  1. ^ 在一些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中,处理此類行为的管理員應該保密地通知仲裁委員會成員及吉米·威爾士并說明其管理行为及原因。

外部連結

  • Non discrimination policy
  • 查
  • 论
  • 编
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
  • 五大支柱
    • 忽略所有规则
方针
內容方針
  • 中立的观点
  • 可供查證
  • 非原创研究
  • 避免地域中心
  • 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 维基百科不是词典
  • 自传
  • 生者傳記
  • 文件使用
  • 侵犯著作权
  • 非中文重定向問題
  • 列表概述
  • 獨立列表存廢
命名方针
  • 命名常规
    • 化學
    • 日本動漫遊戲條目
    • 电子游戏
    • 人名
    • 音樂
    • 技术限制
    • 外交代表機構
  • 各主題作品及其轄下分類命名
  • 分類命名一致性
  • 非條目頁面命名
合作方針
  • 文明
  • 共識
  • 不要人身攻击
  • 编辑战
  • 编辑
  • 保護
  • 假冒签名
  • 騷擾
  • 破坏
  • 条目所有权
  • 封禁
  • 編輯禁制
删除方針
  • 删除
  • 何時應當刪除重定向
  • 快速删除
  • 修订版本删除
  • 存廢覆核
用户方針
  • 用户名
  • 機械人
  • 管理员
  • 管理戰
  • 管理员的离任
  • 權限申請
  • 解除權限
  • 新页面巡查
  • 回退功能
  • 用户查核
  • 傀儡
  • 监督
  • IP封禁例外
  • 人事任免投票資格
  • 志愿者回复团队
  • 机器用户
  • 行政员
  • 大量帳號建立者
  • 檔案移動員
  • 介面管理員
  • 模板編輯員
法律方针
  • 使用条款
  • 有償編輯
  • 誹謗
  • 著作权信息
  • 非歧视
  • 非自由内容使用
  • 兒童保護
基金会方针
  • 通用行為準則
  • 基金會行動
  • 其他方針
指引
內容指引
  • 不要包含原始资料的副本
  • 列明来源
  • 什么是条目
  • 可靠来源
    • 医学
    • 布告板评级
  • 外部链接
  • 小小作品
  • 字詞轉換處理
    • 繁简处理
    • 地區詞處理
  • 剧透内容
  • 电子游戏条目
  • 钱币学条目
  • 翻譯
  • 人物列表收錄
  • 重複發生的新聞動態項目
  • 偽命名空間
文件指引
  • 非自由版权图片大小
  • 文件名稱
  • 標誌
編輯指引
  • 消歧义
  • 重定向
  • 用户页
  • 頁面分類
    • 过度分类
  • 高風險模板
  • 草稿命名空间
  • 模板樣式
  • 利益衝突編輯請求執行
关注度指引
  • 通用关注度
  • 数字
  • 書籍
  • 地理特征
    • 道路特殊收錄限制
  • 人物
    • 學者
    • 運動員
  • 幾何圖形
  • 性质表
  • 音樂
  • 交通
  • 组织
  • 氣旋
  • 虛構
  • 天體
  • 電視劇
格式指引
  • 格式手册
    • 缩写
    • 不要華而不實
    • 作品列表
    • 文字格式
    • 版面佈局
    • 日期和数字
    • 标点符号
    • 嵌入列表
    • 跨語言連結
    • 演員及角色資料
    • 兩岸四地用語
    • 朝鮮半島用語
    • 旗幟
    • 虚构
態度指引
  • 假定善意
  • 礼仪
  • 不要伤害新手
  • 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
  • 隐退
  • 建设性意见
  • 游戏维基规则
  • 勇于更新页面
  • 討論頁
  • 簽名
  • 勇於提問
  • 拉票
  • 爭議解決
删除指引
  • 快速保留
  • 關閉存廢討論
用户指引
  • 大量信息發送者
  • 账号请求
  • 账户安全
  • 申请成为管理人员
  • 跨維基导入者
取自“https://zh.wikidark.org/w/index.php?title=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oldid=71485929”
Wikipedia dark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