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什么是条目

本頁是中文維基百科的內容指引,經社群商議並採納。
使用者應該嘗試遵守此指引。如果出現例外情況,最好使用常識判斷此指引是否合適。
任何對此指引的編輯都必須反映社群共識,否則請先於討論頁或互助客棧發起討論。
快捷方式
  • WP:条目
  • WP:文章
  • WP:WIAA
  • WP:ARTICLE
本頁簡而言之:
  • 条目是维基百科上的百科全书式文章及索引,是基于可靠来源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系统性概括;
  • 条目应遵循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中立等原则以及使用规范化名词术语等具体要求;
  • 条目的命名应参照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1leftarrow.png 帮助:目录
维基百科命名空间
基本命名空间 讨论命名空间
0 (主/條目) 帮助 讨论 1
2 用戶 帮助 用户讨论 3
4 计划 计划讨论 5
6 文件 帮助 文件讨论 7
8 MediaWiki MediaWiki讨论 9
10 模板 帮助 模板讨论 11
12 帮助 帮助讨论 13
14 分类 帮助 分类讨论 15
100 主题 帮助 主题讨论 101
102 維基專題 帮助 維基專題討論 103
118 草稿 草稿讨论 119
828 模块 模块讨论 829
2300 小工具 小工具讨论 2301
2302 小工具定義頁 小工具定義頁讨论 2303
2600 话题 帮助
虚拟命名空间
-1 特殊
-2 媒体
  • 查
  • 论
  • 编
維基百科指引
內容
  • 不要包含原始资料的副本
  • 列明来源
  • 什么是条目
  • 可靠来源
    • 医学
  • 來源评级指引
  • 外部链接
  • 小小作品
  • 繁简处理
  • 剧透内容
  • 电子游戏条目指引
  • 钱币学条目指引
  • 翻譯指引
  • 非自由版权图片大小
編輯
  • 消歧義
  • 用户页
  • 頁面分類
  • 高風險模板
  • 草稿名字空间
關注度
  • 关注度
    • 人物
      • 運動員
    • 书籍
    • 地理特征
    • 数字
    • 幾何圖形
    • 物质性质表
    • 组织与公司
    • 交通
    • 气旋
    • 虚构
    • 天體
    • 音乐
格式
  • 格式手册
    • 缩写
    • 不要華而不實
    • 作品列表
    • 文字格式
    • 版面佈局
    • 日期和数字
    • 标点符号
    • 跨語言連接
態度
  • 假定善意
  • 礼仪
  • 不要伤害新手
  • 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
  • 隐退
  • 建设性意见
  • 游戏维基规则
  • 勇于更新页面
  • 討論頁指引
  • 簽名
  • 勇於提問
  • 爭議解決
刪除
  • 快速保留
  • 关闭存废讨论
用户
  • 大量訊息發送者
  • 账号请求
  • 账户安全
  • 申請成為管理人員
  • 跨维基导入者

另見:方針
  • 查
  • 论
  • 编
维基条目
条目索引
基本信息

什么是条目
小条目和小小条目
条目名称
条目长度
条目归属

条目创建

创建新条目
第一篇条目
应注意事项
不合适的条目
新条目助手
新条目请求
新条目推荐

条目编写

如何编辑页面
主要注意事项
有争议的条目
范例和格式手册

条目提升

如何改进条目
高级写作指南
基础条目
优良条目
典范条目
完美条目

条目维护

条目评选
条目整合
条目存废
条目保护

中文維基百科教學頻道:如何搜尋和什麼是條目(Youtube/新浪)

条目[a],即维基百科文章,指维基百科上所有的“百科全书式”文章以及目录索引(如列表、年度大事记等),是维基百科全书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合格的条目应基于可靠来源就某一百科全书主题进行系统概括,并表现该主题与其他相关主题的联系。其他如消歧义页面、模板、导航模板、用户页、讨论页、文件描述页、分类页面、帮助页面以及方针与指引页面等,都是非条目页面。

大部分条目由段落和图片组成,也有部分列表或表格形式的条目,此处可查閱中文维基百科的所有页面。

条目的版权归属请见维基百科条目所有权以及维基百科版权信息的叙述。

目录

  • 1 条目的定义
    • 1.1 命名空间
    • 1.2 相关概念
    • 1.3 统计信息
  • 2 创建条目
  • 3 撰写条目
    • 3.1 名词术语规范
  • 4 改进条目
  • 5 註釋
  • 6 参考文献

条目的定义

命名空间

主页面:Wikipedia:命名空间

从类别上来说,“条目”属于维基百科各类页面中的主要命名空间(英語:Main namespace),因此也被称为文章空间,或简称主空间。

主要命名空间是维基百科的默认命名空间,此类的页面的名称都不含前缀,区别于其他命名空间,如:用户页「用户:」,用户讨论页「用户讨论:」,模板消息「模板:」,管理页面「维基百科:」(例如本文)等。也就是说,条目页面首先是不以前缀命名的、主要命名空间下的页面,区别于以下非主要命名空间 的页面:

  • 条目的对话页(例如Talk:中国)
  • 分類頁面(例如Category:維基百科以及它的对话页Category talk:維基百科)
  • 主題頁面(例如Portal:香港以及它的对话页Portal talk:香港)
  • 模板頁面(例如Template:RefFoot以及它的对话页Template talk:RefFoot)
  • 模块頁面(例如Module:Bar以及它的对话页Module talk:Bar)
  • 文件描述页(例如File:Example.png以及它的对话页File talk:Example.png)
  • 用户页(User:Example)
  • 用户对话页(User talk:Example)
  • 维基百科页面(例如Wikipedia:统计以及它的对话页Wikipedia talk:统计)
  • 帮助页面(例如Help:帮助以及它的对话页Help talk:目錄)
  • 特殊页面(例如最近更新页面Special:Recentchanges,参看Help:特殊页面)
  • MediaWiki页面[b](例如MediaWiki:Disclaimers以及它的对话页MediaWiki talk:Disclaimers)
注:上述页面的背景是彩色的,以区别于白色背景的主要命名空间下的页面。

另外需要注意:主要命名空间下的页面不一定都是条目。有的页面虽然属于主要命名空间,但由于其具体功能有别于百科全书文章,或出于字数限制,一般不被视为有效条目,如以下三类:

  • 重定向页
  • 消除歧义页
  • 部分长度过短的文章

相关概念

  • 小作品:又称为“小条目”,是篇幅相对较短、内容需要扩充的条目。
  • 小小作品:又称为“小小条目”,是篇幅过短的不合格条目;参与者应当避免创建小小作品。
  • 子页面:条目不支持子页面功能。

统计信息

条目的实时数据与增长情况可由维基统计获取,是由维基统计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由于目前的技术尚无法对消歧义页面、小作品[c]以及小作品列表[d]进行识别,因此统计结果也包含以上三者;具体而言,该数据包括所有主要自动命名空间下,含有至少一个内部链接的非重定向页。

如果想要查看该数据,除了Special:统计信息页面以外,也可查看Wikipedia:首页题头部分。另外,可利用魔术字{{NUMBEROFARTICLES}}调出相关数字: 中文维基百科目前共有1,275,705个条目。

更详细数据可查看WikiMedia数据库(实时更新程度略低)。

创建条目

主页面:Help:创建新条目和Wikipedia:条目请求

以下是创建新条目的基本步骤:
⑴ 防止创建重复条目:使用搜索功能,检查维基百科是否已经有相同或相似的条目存在;
⑵ 已存在相似条目:查看该条目的内容,根据情况可选择:

  1. 对现存条目进行补充,
  2. 建立重定向,或
  3. 建立消歧义页面后继续创建条目;

⑶ 不存在相似条目:点击“搜索结果”页面中的红色链接,即可创建一个新条目。

注:点击红色链接创建新页面的方法适用于任何一个维基百科页面。

其他条目创建方式可参考条目创建向导和条目请求。点击此处可查看近期的优质新条目。

撰写条目

   关于列表、索引等非段落型文章的写作指南,请见「Wikipedia:列表」。关于维基百科编辑页面的功能与操作方法,请见「Help:编辑页面」。
主页面:Wikipedia:条目编写应注意的主要事项和Wikipedia:您的第一篇条目
  • 基本原则:维基百科条目应遵循适用于百科全书编写的共通原则,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中立、使用规范术语等。
  • 条目内容:条目的内容涉及内涵与外延两方面。
⑴ “内涵”即某一主题所涵盖的所有信息:
  1. 主题:并非所有的主题都适合维基百科,请见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Wikipedia:关注度以及有争议的条目。
  2. 篇幅:参考条目的建议长度。
  3. 来源:维基百科要求列明所有第三方信息的来源,以可靠来源为宜;对于无版权的文本,若篇幅过长则不鼓励完全引用。
⑵ “外延”是与条目主题相关的拓展性内容,一般以内链或外链形式在条目底部列出。
维基百科强调信息的网状关联,内链过少的条目被称为孤立条目。
  • 条目结构:一般为「导语——主体——附录」。导语部分使用精炼语言概括解释这个条目;主体部分,以章节形式对详细信息进行阐述,使用段落标题相隔,其中应该尽量包括条目名称的由来、发展历史,现在的观点和理论等[1][2];附录部分包括相关内链、参考文献、注释、导航模板等。另可参考版面指南、条目范例。
  • 条目用词:关于撰写过程中的用词规范见下文;关于条目的命名与更改见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 条目格式:参见Wikipedia:格式手册

名词术语规范

   关于如何命名或更改一个条目的标题,请见「Wikipedia:命名常规」。
更多信息:中文官方译名

以下是撰写条目过程中对用词的基本要求:

  • 汉语拼音: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1982年承认为国际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读音拼写规则可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年7月1日公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GB/T 16159-1996)。汉语的读音标准,可以参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前身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标准。
  • 计量单位: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 地名
  1. 中国地名:可以参考中国地名网。
  2. 外国地名:有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可以参考。并可参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编辑出版的《世界地名录》和知识出版社1988年编辑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手册》。如果这两个译名手册都没有收录,可以按照Category:外语译音表自行音译。
  • 外国人名:可参照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如果《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中没有收录,可以按照Category:外语译音表自行音译。

就条目名称的确定与更改(移动),请见Wikipedia:命名常规。在已保护的页面列表上列出了被设置为只读保护的页面,这些页面只有管理员才能编辑。

改进条目

主页面:Wikipedia:改进条目和Wikipedia:更优秀条目写作指南
更多信息:Wikipedia:合并和移动页面、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和Wikipedia:保護方針

维基百科鼓励参与者更新页面。就目前而言,维基百科的条目质量参差不一:有优质条目如Wikipedia:典範条目,也有不合格条目如快速删除条目;有些条目篇幅较长,资料翔实,其余则多为篇幅较短(如Wikipedia:小作品)、需要质量提升的页面。

註釋

  1. ^ 在中文維基百科,不稱作「词条」,而是稱作「條目」。
  2. ^ MediaWiki页面,用于定义系统界面。
  3. ^ 尽管被标注为“小作品”,许多此类文章条目的长度已十分可观。
  4. ^ 小作品列表(英語:Stublist),列有内容极少或为空的模板。

参考文献

  1. ^ 胡人瑞,怎样使综合性百科全书满足读者需求——欧美日本百科全书编纂经验一瞥,编辑学刊,1996年03期,50—54页。
  2. ^ 刘伯根,百科全书的编纂与标准化,辞书研究,1999年01期,43—48页。
  • 查
  • 论
  • 编
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
  • 五大支柱
    • 忽略所有规则
方针
內容方針
  • 中立的观点
  • 可供查證
  • 非原创研究
  • 避免地域中心
  • 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 维基百科不是词典
  • 自传
  • 生者傳記
  • 文件使用
  • 侵犯著作权
  • 非中文重定向問題
  • 列表概述
  • 獨立列表存廢
命名方针
  • 命名常规
    • 化學
    • 日本動漫遊戲條目
    • 电子游戏
    • 人名
    • 音樂
    • 技术限制
    • 外交代表機構
  • 各主題作品及其轄下分類命名
  • 分類命名一致性
  • 非條目頁面命名
合作方針
  • 文明
  • 共識
  • 不要人身攻击
  • 编辑战
  • 编辑
  • 保護
  • 假冒签名
  • 騷擾
  • 破坏
  • 条目所有权
  • 封禁
  • 編輯禁制
删除方針
  • 删除
  • 何時應當刪除重定向
  • 快速删除
  • 修订版本删除
  • 存廢覆核
用户方針
  • 用户名
  • 機械人
  • 管理员
  • 管理戰
  • 管理员的离任
  • 權限申請
  • 解除權限
  • 新页面巡查
  • 回退功能
  • 用户查核
  • 傀儡
  • 监督
  • IP封禁例外
  • 人事任免投票資格
  • 志愿者回复团队
  • 机器用户
  • 行政员
  • 大量帳號建立者
  • 檔案移動員
  • 介面管理員
  • 模板編輯員
法律方针
  • 使用条款
  • 有償編輯
  • 誹謗
  • 著作权信息
  • 非歧视
  • 非自由内容使用
  • 兒童保護
基金会方针
  • 通用行為準則
  • 基金會行動
  • 其他方針
指引
內容指引
  • 不要包含原始资料的副本
  • 列明来源
  • 什么是条目
  • 可靠来源
    • 医学
    • 布告板评级
  • 外部链接
  • 小小作品
  • 字詞轉換處理
    • 繁简处理
    • 地區詞處理
  • 剧透内容
  • 电子游戏条目
  • 钱币学条目
  • 翻譯
  • 人物列表收錄
  • 重複發生的新聞動態項目
  • 偽命名空間
文件指引
  • 非自由版权图片大小
  • 文件名稱
  • 標誌
編輯指引
  • 消歧义
  • 重定向
  • 用户页
  • 頁面分類
    • 过度分类
  • 高風險模板
  • 草稿命名空间
  • 模板樣式
  • 利益衝突編輯請求執行
关注度指引
  • 通用关注度
  • 数字
  • 書籍
  • 地理特征
    • 道路特殊收錄限制
  • 人物
    • 學者
    • 運動員
  • 幾何圖形
  • 性质表
  • 音樂
  • 交通
  • 组织
  • 氣旋
  • 虛構
  • 天體
  • 電視劇
格式指引
  • 格式手册
    • 缩写
    • 不要華而不實
    • 作品列表
    • 文字格式
    • 版面佈局
    • 日期和数字
    • 标点符号
    • 嵌入列表
    • 跨語言連結
    • 演員及角色資料
    • 兩岸四地用語
    • 朝鮮半島用語
    • 旗幟
    • 虚构
態度指引
  • 假定善意
  • 礼仪
  • 不要伤害新手
  • 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
  • 隐退
  • 建设性意见
  • 游戏维基规则
  • 勇于更新页面
  • 討論頁
  • 簽名
  • 勇於提問
  • 拉票
  • 爭議解決
删除指引
  • 快速保留
  • 關閉存廢討論
用户指引
  • 大量信息發送者
  • 账号请求
  • 账户安全
  • 申请成为管理人员
  • 跨維基导入者
  • 查
  • 论
  • 编
維基百科帮助页面
论述指引
  • 关于维基百科(常见问题)
  • 命名空間(伪命名空间)
  • 搜索
  • 章节
  • 分类
  • 链接(跨语言链接)
  • URL
  • 打印页面
  • 随机条目
  • 特殊页面
  • 讨论页
  • 移动访问
  • 其他语言
  • 学生帮助
  • ISBN
  • 规范控制
  • 信息框(生物資訊框)
  • 分類單元識別碼
账户相关
  • 访问
  • 登录
  • 参数设置
  • 用户样式
  • 用户页
  • 电子邮件确认
  • 我被封禁了
跟踪更改
  • 页面历史
  • 差异
  • 链入页面
  • 相关更改
  • 最近更改
  • 监视列表
  • 编辑摘要
  • 用户贡献
  • 小修改
编辑问题
  • 创建新頁面
  • 页面名称
  • 编辑页面
  • 链接颜色
  • 列表
  • 表格
  • 图像
  • 模板(模板原理
  • 模板分类
  • 模板消息)
  • HTML
  • 页面更名(页面移动)
  • 特殊字符
  • 回退
  • 脚注(如何引用来源
  • 相关工具)
  • 國際標準書號
  • 签名
  • 進階字詞轉換處理
  • 消歧义
  • 重定向
  • 可视化编辑器
  • 翻译
  • 更新搜尋引擎結果
高级功能
  • 魔术字
  • 默认参数
  • 解析器函数(時間序號
  • 隨機功能)
  • 替换引用
  • 乐谱
  • 计算
  • 数学公式
  • 简易时间线语法
  • 输入框
  • 小測
  • 擴展
  • LiquidThreads
  • 层叠样式表(CSS)
  • 模板数据
  • 手工字词转换
  • 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地区词处理
  • 折叠显示
  • 铁路系统标示
姊妹計劃
  • 元维基
  • 維基新聞
  • 維基語錄
  • 維基詞典
  • 維基教科書
  • 維基文庫
  • 维基共享资源
  • 維基物種
  • 維基學院
  • 維基導遊
  • 维基数据
  • MediaWiki
  • 另请参阅:方針與指引
  • 格式手冊
  • 术语表
  • 读者索引
取自“https://zh.wikidark.org/w/index.php?title=Wikipedia:什么是条目&oldid=68610324”
Wikipedia dark mode